你身边的土特产通江米豆腐 http://www.tongzhouzx.com/tzscz/5626.html

致梦想,致远方。刚上大学,日子过得并不太好;大抵是在很好的元素里参杂了一些不太好的成分,课后我总是待在实验室,生活也不过是课室--实验室--宿舍的三点一线;偶尔踢踢球,搞点小比赛,敲着不太熟练的代码,捣鼓着我那台小破车,就算是极大的乐趣了。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和光鲜亮丽的同学相比,和灯红酒绿的大学生活相比,一点也不含糊。夜里,站在教学楼上眺望半山腰上万户灯火,走出灯火阑珊的实验室,路过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吃瓜打机劈酒寻欢作乐,要是再晚点,还能看见男男女女相拥着走向漆黑深处。哈哈,这是大学,这是人间。有时社团有任务要早起,五点半的时候还能沾点星月的光,算得上是披星戴月,仰望阳光普照前山区的最后几点繁星,回想起那年武功山顶浩瀚的星海银河,我想起了远方,想起了曾经的梦。是为序。

斗南花卉市场

黑井古镇

祥云县

石宝山石窟

洱海公园

沙溪

白沙古镇

玉龙雪山

虎跳峡

初见昆明,在联大

那一年,羽翼初长成,倒是不知地厚天高,妄想孓然一身横行山海天地,狂野的念想被现实以棍棒打死,后来便去了厦门,还记得中山街投车水马龙,鼓浪屿夜里潮起潮落。十七岁那年,第一次背起行囊,去看人情冷暖,去识大千世界,从此内心种下了远方的种子,种下了远方的梦。到如今,一梦三载春秋,梦醒了。

广州南站

学校10号放假,在学校里的项目组搞我的小破车,18号回家19号高铁;毕竟是年关将至,票都不好买,我提前了一个月买的票。当年差了一点点就会出省上大学,到头来发现,在家还是好的。冬日,羊城阴雨绵绵,在外一年的人们,背起行囊,踏上回家路。而我,奔向远方。

贵广高铁,路过黔东南,在车上瞥了一眼榕江;高考完第一次一个人走向大山(写在了我的另外一篇游记里),往事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不过风花雪月一场,但若是他日有幸回首,希望你还是曾经的样子。

从暖冬到初春,从黑夜到天明!高铁七小时,云南我来啦!

一二一运动烈士墓西南联大纪念馆

住的地方离西南联大旧址不远,来之前读过一点岳南先生的《南渡北归》,评论褒贬不一,但是总是有可读性的,对联大自然也是有些神往的。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已雪。见雠寇,如烟灭。大统一,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

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

那是一个销烟四起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英雄倒下了,但灵魂不死!--闻一多先生手稿

昆明市中心的马路没有广州的宽敞,反倒是给了省城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冬日暖阳,古老与花

斗南花卉市场在昆明南郊,好大;我妈喜欢在家里养多肉植物,可能我也喜欢肥肥的圆圆的东西,颜色也好看。别的也不懂,铁打的外行。

体态丰腴

还是长焦{镜头}大法好,原本好小的拍出来就显得很大只!

熊童子,外形像熊爪;真的超级像,还好绿。

阳光正好(好大的太阳)

昆明应该才算得上是花城吧。

各式各样的多肉。

太好看了叭(??ω??)??

博物馆里的佛祖

宋代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镇馆之宝},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金翅鸟梵名为“迦楼罗”,被尊为大理的保护神,是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之一。传说金翅鸟原来十分凶悍,以龙为食。后来金翅鸟皈依佛教,成为了佛教的护法神。这只金翅鸟头饰羽冠,两只利爪立于莲座之上。镂花火焰形背光插在尾身之间,镶饰有5粒水晶珠。珠光宝气、雍容华贵,体态雄健圆浑,生机勃勃,工艺可谓精美绝伦。

明代金镶红蓝宝石冠,由纯金打造、冠上镶嵌着多颗红蓝宝石,真的是闪瞎眼啦。

好好看的地铁卡!

夕阳西下。晴朗的蓝天看着心情愉快!

黑井大山深处有人家

想在昆明留多一晚,再看一眼西南联大;可惜碰上周一,集体关门了,哞办法那就走啦。从昆明每天有两趟绿皮车到黑井;我选了一趟八点的车。若是坐汽车的话,需从昆明到楚雄再到黑井;不太方便,我就直接坐火车了。

早起坐火车,买不到坐票,一老乡招呼我坐下;男人们站在车厢的连接处吞云吐雾谈笑风生,女人则疲惫地抱着孩子小憩,小孩子抓着手机看电视,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老人们睡眼朦胧,一道道皱纹嵌在黝黑的皮肤上。车在行驶,翻山越岭;光偶尔唏嘘,偶尔明亮;我向窗外远眺,那是一大片田野。哈哈,人在归途,我在远方。

黑井是四级站,不比地铁上大上多少;只有两三节车厢可以靠站台;列车员会在上一个站到站的的时候提醒乘客到车厢中部下车。

武家大院,门上木的颜色已经黯淡如岁月斑驳,铁环也早已生锈;而锁则是亮堂堂的,崭新的;大院并不太大,而门口的售票阿姨受了票款还能还一张回执,倒成了在这里能唯一带走的物质品。我幻想百年前的那位主人,在山沟里揽山河日月,和亲朋好友谈笑古今。如今,魂已去而只剩躯壳,供来者拍照,拍照,拍照。

黑井不太为人所知,两侧高耸巍峨的大山挡住了烤牛肉的气味儿,发展的臂膀不太能给这片土地带来足够的温暖。作为川滇铁路上极不起眼的一个小站,还算是一个安静的地儿。

垃圾被随意抛弃在河道边,也不见有人清理。

古时,驾鹤西去的人会带上以前使用过的东西。(事死如事生)博物馆里有很多像这样小小的四合院。像这样的小屋子就嵌在山脚的稻田边。

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有了电,削减了夜的时间。

在一个极不起眼的山间见楼梯伸进林子里,顺势摸索而去,竟是一座寺庙。

看门狗声声犬吠可把我吓着了,这时后面走来一奶奶招呼着我。“小朋友,进去拜拜佛吧。”

庙前的老书系满了欺负的红色飘带。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万事如意是人民心中美好的希冀。

回住店的路上发现的,您觉得是什么建筑的屋檐呢,可以猜一下哦。

莫论三十载河东河西,时代大江大河滚滚向前,古老像礁石嵌在水底,似乎早已跟不上浪潮的脚步。我们获得了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

成昆铁路是西南交通的咽喉,若非有意驻足,很难发现这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小镇子。

唯有大山可以暂缓凶猛的浪潮

山里发展的总是往山外慢些

警察叔叔在工作

往山里上,你总能看到电脑网页里上个世纪的模样

仿佛自己身处于历史和时光玩起了躲猫猫

但手机总是不时的响起来信的闹铃壁纸上无情地写着年1月

住店的旁边是武家大院,有三层,外面是很大的院子,自楼上俯视,大院尽收眼底;两旁山势倾斜而下伸向远方,终与地平线重合。

夜里,小街挂起来灯笼,伸向漆黑的深处,黑有了光的陪伴也就不再那么狰狞,反而给人温暖与宁静。光点缀成线,夜像一张大脸,露出了微笑。

回到客栈,与住店的先生坐庭中喝茶。得知先生本是生意人,后辞官回到家乡开起客栈,好书画、爱读《大学》,通过与他的交谈我方才明白一些道理,不禁佩服先生深厚的学识。

客栈是一庭院,先生也住在这里,一层为内庭,墙上挂满了先生的书画。白族同胞喜三坊一照壁,院落里有水池,池中有鱼;客栈有三层,自屋内向外眺望视野极佳。就在不远处大山的脚底,偶尔传来呼啸的列车。

那时,不便的交通、高耸的大山、滞后的建设令黑井养在深闺人未识,仍旧保留着她昔日的模样。

祥云县月明星稀

从黑井坐班车能到广通北高铁站;我知道在祥云上有一座茶马古道的重镇,便去瞧瞧。

城内,也不知是城镇的里边,还是城墙的里边,光突然变得耀眼,突然怀念起黑井夜里点的灯笼。地板也重新铺过了。沿中心的街道一直走就是城门。我摸一摸城墙,闻了闻,油漆味有些呛鼻。

月明星稀

夜里,回去的路上我见到一坐四合院子;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周围光秃秃的,没有灯。墙是泥土砌成,问不出钢筋混凝土的味。我放轻脚步往里探,里面有一丝光,是屋主人在看电视。看样子他并没有察觉我冒然地闯入,四合院的门是敞开的,外户不闭。我凝神站在漆黑的院落,抬头看到了微弱的星光。

祥云县

不远处,就是繁华的商业街

云南驿历史的大江大河

从祥云县的客运站坐小巴便可到云南驿——曾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一开始我找不着,跟着手机导航顺着马路走,道路的左侧是麦田,忽然右侧出现一牌坊,路是用一块块石头铺成的,不平,像放大了的石板路。便是云南驿

有些房子是已经重新砌好的孩子在玩耍

老人买菜回家

趴在门口睡觉的狗狗

有些屋子还没等来浴火重生,没有等来砖石钢筋混凝土的洗礼,早已人去楼空。

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地砖,铺上了象征年代和岁月的尘土,黄色是它日晒雨淋久经风霜的印痕。而现在,又有来者与它相遇。

门上画着的笔画也开始脱落

你听,不远处传来阵阵柴油机的轰鸣。那是发展的声响。车轮滚滚,碾过古老与岁月,缓缓驶来。

再过不久,人们也将住上新房,开始新的生活。

孩子在路上跑,但似乎不那么舒坦,凹凸不平的路面,随意放置的砖石,偶然还会传来挖掘机的声音。

一位母亲背着孩子

买完菜的老人往巷子深处

枯萎的花,绕上了蜘蛛网,也无人问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的目标”相信再过不久,这里也能实现了这个梦想

你可曾听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出泥更护花。再过不久,我们会看见,无人居住的标志被拆除、残缺不全的地砖被更换,可能连菜市场也会消失......似乎,人们在时代发展的大江大潮面前最后一丝的挣扎,也显得那么渺小。

大理城,“古”吗?

离开祥云,坐高铁很快就到了大理在车站就能看到苍山,苍山脚下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长出了挺拔的高楼

我住下关,坐公交车就能到大理城

下了车,会被接车的阿姨团团围住。“帅哥美女住宿吗...住宿吗...住宿吗?”热情似火的氛围差点喘不上气,我尽量压缩自己的体积,找了个缝钻了出来。

城不收门票,道路已重新铺好的,屋子已重新盖好,树木已重新栽种好。吾水既清,吾道既平。唯有苍山依旧。

旅行社的广告

而有些尚未“已”的,也正紧锣密鼓地加速追赶。

阿姨戴着头巾,应该是白族的朋友,她外面罩着彩色的塑料衣,像是曾经一个大的米袋似的东西剪裁而成。工地的外围被遮拦了起来,阿姨背着大箩筐,往返于视野内外,战战兢兢地将一批批沉重的废石料一步步踏着极窄的桥运上车。旁边是络绎不绝的游人。

我隔着三四米开外久久伫立,看着她如此反复。一回又一回。

在云南的冬日,已经绽放着鲜花

景区记录

在一处景点前,导游在为他的团友们讲解

一位游客在记录远处的天山

天山下熙攘的商业街,一位老人坐在路边,看着来往的人群。

商铺外似乎不怎么兴旺,至少看上去是。

一位当地人在商业街的尽头卖起了水果。因为在往外一些就是马路,那里有水果的猎食者。

晃悠着走出了中心街,在一条马路旁,老人呆立在人行道一侧,目光有些迟疑,双眼直视前方的车道,好像若有所思。

身穿民族服饰的小伙在表演,日复一日地机械反复,而店门外的,是一批又一批好奇的目光,日新月异。

白族阿姨手里举着箩筐,在羽绒夹克卫衣的人群中反而是为数不多的特例。从远处看,在整个故事里并不协调。我不断提醒自己,这是她的家。

我用镜头在十五米开外看着这位奶奶,奶奶忽然挥手,我忽然按下了快门。在背后反复的人群中,记录下那张时光斑驳的脸颊,好像表达着一丝茫然。我不断提醒自己,这是她的家。

不知道谁在何处等待不知道后来的后来—赫云《去大理》

我没有住在大理城,我住在下关,这座城我没有长留。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洱海边没有爱情,但有来看海的孩子,饭后小憩的老人和站在柱子上的鸽子。大山遮挡住落日的余晖,在灯火璀璨前的最后一点阳光把苍山的轮廓刻画的极致。你看,是大理。

挖色苍山雪洱海月

从下关坐班车沿着洱海,就是挖色

挖色与苍山隔洱海相对,透过长焦镜头,你能看见大山脚下的白塔。

苍山的残雪,隔着薄雾,熠熠生辉

洱海边有一集市,人们在赶集。

卖菜的奶奶。

又一位奶奶背着自己的小朋友,在去集市的路上。

洱海边有亲水平台,苍山在水汽中若隐若现。

一位坐在平台上的姐姐。身后,山与水连成一线。

潮水退却裸露的礁石

防护堤嵌在洱海海面,像飘荡的线,好似上帝在蔚蓝的纸上写意的刻画。

住的客栈是楼顶有各式摆设供人拍照

六色瓶子,阳光穿过彼此的缝隙,留下一道道平行的影子

远处,啾啾鸟鸣,这是海鸥吗?鸟儿时而飞旋时而落在湖面歇息。远处的苍山,像高大的巨人,俯瞰着这里。

不知不觉,夜色降临。晚上,客栈会邀人一起聚餐,五湖四海的朋友在这里相识相聚。

早晨起来拉开窗帘,是天与云与山与水的丽景。

洱源温泉有硫磺味

从挖色到洱源没有直达的班车,要到下关的客运站,再乘车去洱源。

到那是下午了,LP的旅行家告诉我,洱源的温泉很不错,我就慕名而来了。

洱源并不大,我按着导航却走到了胡同里

休闲的男女老少。不一会,走着走着风吹来一阵飘香,不远处阿姨们手起刀落,叔叔们挥舞着手里的锅铲倒腾。小朋友们准备开饭啦!

很老很老的提灯,屋子已经很旧,积满了老尘。

好大一只猪??

胡同外的不远处,是劳动人民在耕作。

长街走到头便是茈碧湖,洱海的源头

湖并不大,周围被黄色的树围住

成群的候鸟栖息在此,从远处看排成一列在水面飘着,山水与鸟儿相映成趣。

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鸟,知道的可以留言给我哈哈哈!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来看湖。

偷拍了一张漂亮姐姐

不知不觉天黑了。

吃完晚饭来泡温泉,注意啦饭后一小时才能来哦!(敲黑板)很古朴很真实的温泉??,没有高大上的门牌,华丽的装饰。特别真实,实在!

可供享受的地方并不大,都是单人的,不是公用的,这倒是加分项,很朴素的地方也不是那么的干净。收费按一人两人三人算,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也不用20块钱。进去了有地方挂个人物品,泡之前先洗白白,然后再泡。有冷热两种温泉水可以选择,可以自己选温度。

水有硫磺味,似乎像是真的温泉,泡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大概是出来时间长了太累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很不错的体验!

石宝山猴子与石雕

洱源毕竟不大,继续往北走。从洱源到沙溪,要先乘小巴去牛街,然后就被丢在高速路口。很多时候出来比较偏远的地方坐班车都是半路截下车,但心里还是有点慌的,毕竟人生地不熟,在问了好几位老乡后说去剑川的车是在高速路口等心里才踏实些。

有几位乡亲和我同去一个地方,想包车但价格有点贵了也不安全,等了不一会就看到车了。

坐的是去兰坪的车,师傅在石宝山路口将我放下。后来又坐上了去沙溪的班车,师傅在半路放下我,告诉我沿山路向上就可以到石宝山。

就这样我开始了徒步之旅,穿过村子一路向上。

牛圈里的牛,树上的花开了。有位奶奶看我气喘嘘嘘,问我从哪来,又邀我到她家吃饭。我连声道谢,婉拒了。奶奶告诉我,爬上这个山头,就到石宝山了。

爬到山顶,景区门口就在眼前。石宝山景区很大,景区的围墙离景区十万八千里,要坐班车,学生也没有半价。景区主要是两片,一个是建在山上宝相寺,半山腰上全是猕猴。

在吃东西的??

两只猴子在抢着不属于大自然的东西。原本愉悦的景象却因一位不速之客而显得悲凉。

小猴子

石宝山石窟

快到山顶时,就能见石钟寺生动的石雕。

已经脱离了的壁画,可以隐约看见埋伏在山间的寺庙。

石窟雕凿于南诏、大理国时期,有千年的历史。

一号窟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异牟寻,南诏第六代王,其即位后,决定重新归附唐朝。此龛正中头戴莲花金刚宝顶、身着圆领宽袖长袍、面目慈祥端庄的就是异牟寻。石窟真实反映了当时南诏王国宫廷的政治生活。石窟左外侧戴幞头高冠、袖手端坐、显得老沉而有谋略的就是异牟寻的老师、南诏清平官郑回,站立手持赤藤仗的是南诏清平官尹辅酋。两人都对南诏王国归顺唐朝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号窟《阁逻凤出行图》窟共雕16人,石窟群中人数较多的窟。阁逻凤,南诏第五代王,异牟寻的前任。执政期间南诏逐渐强盛。阁逻凤头戴高冠居中端坐于龙椅,其左侧六人,分别握剑、执扇、执旗;右侧七人,六人亦分别握剑、执旗、执扇,中有一僧结跏趺坐,着袈裟,执念珠,据传为王弟阁陂和尚,其后有一人为其撑曲柄“杠伞”。靠近窟门处雕两位清平官对坐。阁逻凤王座前,雕有蹲伏着的一狮一虎,表现出阁逻凤出行坐朝的情景。

从石窟往外看是连绵的山,由于行程有点赶,身上也多了一个30斤的大包,没能好好欣赏石窟。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石窟非常详细的介绍,石窟雕刻精湛,历史悠久。比如我上面所选的石龛重现了南诏国昔日的繁华,可谓巧夺天工,非常建议大家来看。

在石钟寺停车场有楼梯可以下山,从山上眺望上图右边的村落就是沙溪了

大山脚下是房屋与农田。

我担心路途遥远就走了隔壁的土路,这样的下山更快些。

拿出登山杖顺着山坡一路往下,快到山脚时看了一眼刚刚走过的路,才发现原来这么陡峭??。

剩下的就是康庄大道,沙溪就在眼前了!

乡间的老人。

人们在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牛儿终于赢来了寒假,快乐地啃着大地的营养。

“爷爷,好大一头牛呀”爷爷笑得真灿烂!

背着大包爬山身心疲倦,此事天色已晚,幸亏走到公路了。

截下一台开往沙溪的小面,直接在后备箱一坐,结束一整天的奔波,转了四趟车,总算到达了目的地。

晚上在小河边播着小歌,周围一片寂静,天上满天星星,突然发觉自己很渺小。晚上回到旅店,住的是六七个人的宿舍房,非常干净也安静,在天台继续看星星,然后就有哥哥姐姐们和我一起拍照。一位小哥哥给我看了他在梅里雪山的拍的星空延时摄影,真的是超级羡慕呀!

沙溪新旧更迭

起了个早,在沙溪的时间也不长,后边还是要赶路的。

阳光还没有耀眼到将月遮挡,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最后一点轮廓。

巷子里还没有人。

沙溪

大街有处拐角,有早餐营业。地方是露天的,一小桌小凳。烧的是炭火,大锅旁边的烧水壶已经发黑,你能听见煤炭燃烧时的吱吱声。浓浓的水汽从大锅里涌起,冬日里,坐蓝天下炭火旁享受早餐,也算一番滋味。

欧阳大院,现在是景区了要收门票,没进去看。

街道还没有苏醒,饭馆还没有营业,营业的只有早起的太阳,和带着小孩子出来消费阳光的老人。

在镇中心的戏台两端,是龙和虎的壁画。年代没有考证,单还是挺好看的。

另外一边是飞龙,都是寓意美好的美好的祥瑞。

在戏台的对面有一家餐馆,门口挂着各式的松子壳。是叫松子壳吗?我只知道是松鼠吃完松子剩下的壳就断章取义随便取名啦

戏台上的笔画。

戏台。

广场不大,但有一棵很大的书,两只鸟儿在谈情说爱。也不分不清是基情还是爱情。

当然了,也不乏单身鸟。

戏台与古树相对,周围一圈和过去一样,是商铺,戏台与古树有着比商铺更长的岁数,是历史的证人。和过去一样,这里依然拥有商铺住宿,只是主街道已经没有马车。

和过去一样,住在这里的人每天都能遇见新的面孔,迎接一批又一批好奇的目标,然后送他们远去。

和过去一样,依然是那座桥,走过一朝又一朝的人,踩下一片又一片脚印;依然是天上繁星和脚下流水。

唯一可见的骑马者,也已经从商贩被成了好奇的游客。毕竟,在外面的世界,同样的四条腿,是从血肉之躯变成了钢铁轱辘。

属于外面世界的东西,也逐渐开始将这里占有。落红不再护花,泥土和时代一起缓缓离去。

拖拉机缓缓的开,你慢点走吧。

白族朋友们的院子很大。同客栈的老哥告诉我隔壁有卖牛奶,两人变兴冲冲地走去。门口挂着个小牌说有牛奶出售。庭院真大,还有盆栽郁郁葱葱地。顺便打听了一下买了土特产叫喇叭菌,说是从山上采回来处理晒干的,顺便买了些回去带给爸爸妈妈。

好大一瓶牛奶,特别好喝,很真实的牛奶味,是属于牛奶的味道!

从沙溪到剑川县城,发现没有什么特色,就直接去了丽江,在去丽江的途中认识了一位住在沙溪的姐姐,一打听发现原来在广东省工作,后来姐姐还请我吃饭。真的感谢!

当晚就在丽江了。酒店洗手台上的问题,第一眼看的时候,发现居然是对的。哈哈哈,你找出毛病了吗

白沙离玉龙最近的古镇

再往上就是赤裸着的锋利的岩石。

旅馆二楼的顶层往外看就是雄伟的玉龙雪山。大山脚下是村庄,往上一点是绿色的山坡。

山区的早晨还是有点冷的,住店没有暖气,但是和别人一起住也是挺温暖的。我牙都没刷就往酒店二楼跑去。因为我知道,玉龙雪山就在那里。

山太高了,足以挡住了云的脚步。你能看到玉龙雪山云卷云舒,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

从住店租了山地自行车往雪山的方向骑去。

在小路上,四处无人骑着车往雪山驶去。太棒了!

沿途看到大山脚下的村民在准备春的来临。

白沙古镇

一棵开花的树,树上有采蜜的蜜蜂。蓝天透过层层叠叠的树枝树干映入眼帘。光落在你脸上,可爱一如往常。

在雪山脚下用石头夹着手机用延时拍摄坐在地上来了一张自拍,弄了好久这张最成功!才发现出来这么久,这是第一次和景点大融合。这时发现轮胎漏气了,就回去换了一辆车继续骑。店家说骑的时候要注意些,车已经有点旧了。

后来把车沿着导航骑上了快速路,路很窄,导航告诉我顺着这条路一直骑几公里能到一个湖,那里能看见雪山的倒影。我仗着年少轻狂,骑上了公路。

不巧的是,在路上飞的时候不慎骑到了坑里,前后轮同时漏气,动弹不得。这时天开始下雨。我后悔死了。后来找到了一家修理店,把车修好了。

回去的路上开始有些蓝天,但雨还是一直下。我身心疲惫。

终于回到镇上,天又是灰蒙蒙的。洗好澡出去吃饭,发现小镇已经像关门一样,只剩下最后一家面馆。我打着一把小伞在滂沱大雨中手脚发冷颤颤巍巍地走,周围已经没有人,只剩路灯做伴。

吃完饭回去的路上,雨已经停了,经过了一天的波折,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去休息。忽然听见身后有放炮仗的声音,转身一看,黑夜里亮起了烟火。我抿嘴一笑,人生如戏。

山下雪,成了雪山

翌日,早晨醒来照例去庭院对面的二楼看看雪山。我呆住了。

你往上翻一下前一天的游记,你还记得昨天的模样吗。山下雨山上雪,一夜雨雪,玉龙换新颜,成了名副其实的雪山。

来一张全景图。

白雪将山的轮廓凸现得更锋利了。

下过雨的小镇还是挺冷的,奶奶们坐在炭火边嗑瓜子烤火。

樱花也依旧盛开了。

小镇上会卖一些手工织的布匹,各式各样的都有,五颜六色的。

其中也不乏这样的人物画,算是很有特色的艺术品。

长街走到头,商铺逐渐往身后走去,而雪山离我们就更近的。再往前一直走,有一处白房子。有小朋友在这里等公交车。

哈哈哈,小朋友帮我拍的,别人手机用得可熟练了。

爷爷和他的孩子在登公交车

云跑得很快,雪山对面是小山坡也盖上了一层白霜。

回到镇上,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瓦房檐下,是奔走的行人。瓦房檐上,是雪白的高山。

一近一远,一动一静。黑白协调,相得益彰。

回到住宿的地儿,最后一次爬上宿舍二楼的阳台,看了一眼玉龙雪山。在外游荡的日子也快要结束了。

最后和两只可爱的狗狗告别,晚上会在这里烤火,和住店的掌柜谈笑风生。两只狗狗就会靠着炉子睡觉,还会打鼾,真的超喜欢它们俩。

坐巴士回到丽江市区,到客运站坐开往香格里拉的大巴会经过桥头,那里是虎跳峡的起点。

绕过田野,车沿着金沙江一路往北,深深地被眼前的是大山大河吸引。耳机里传来了那首熟悉的《不再犹豫》。问句天几高心中志比天更高,自信打不死的心态活到老。我疯了神。

有一个垭口,下面是绿色,上面就是赤裸的岩石和白白的雪。

大山脚下是正在建设丽江到香格里拉的快速路,在这样的环境里建设高速,为大国工程点赞!车绕过一座座大山,我看见玉龙雪山上还有残雪,我被深深迷住了。

最终,车停在一个小镇,国道从这里穿过,每天来往大客车。顺着这条路这一直走,能去德钦、林芝、拉萨。

虎跳峡

梅里雪山,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到年末,这里便是此行最北的地方。卡瓦博格,你要等我啊!!!

晚上在旅店住下,很冷,也没有热水。直接睡下了。背着登山杖穿着徒步鞋走了这么远的路,公里,到了最后一站大boss来了!

虎跳峡雪山透过一束光

五点钟起床,很冷。吃过干冷的生命面包??,往虎跳峡的方向走去。

其实本来不需要这么早起床的,住店的老板告诉我景区工作人员没有这么早上班。

走到大门的时候,景区大门灯很亮,估计就是防止像我这样逃票的,走过的时候居然有人喊我去买票。黑人问号脸说好的没有这么早上班的呢!在深山的冬日居然有人能七点钟在景区门口卖票。好吧学生票也不贵。给您点赞(?ò?ó?)

山区早上非常冷,我才发现自己衣服没穿够,后来就感冒咳嗽了。咳嗽咳到开学如果你也要像我一样打算从桥头开始徒步的话,一路上问问当地百姓。路标路迹都挺明显。我在徒步起点走错了,折返了一小段,也能看到明显的路。

基本上是很难走错的,顺着河流的方向走就对了。太阳即将升起,面前的是一面扇形的斜坡,一直延伸到河谷。

沿着小路放心大胆走,就是天气太冷了。

一直往上爬,看到香丽高速在建设,就在大山脚下。

真的很冷,我发现自己着凉了,但随着太阳越来越高,寒意为不是那么强烈。

走了不久来到第一个休息点,大山把阳光雕刻成一道道光,洒在山腰上的村落。背靠哈巴面朝玉龙,脚下是翻滚的金沙江。你说,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不是就是这里。

在第一个村子休息过,开始爬著名的28道拐,路已经是重新扑了,是很硬的水泥路。

走起来并不怎么舒服,可能是人们为了防止踩坏茶马古道,特别的在上边铺了一层水泥。我是猜的哈哈哈。

实际上有没有28道我也没数,走的太快了,有点高反。稍微歇了一下,慢慢走也没啥事。路真的非常好走,和爬个普通小山也没啥差别。

大山离我是这么的近,从山顶的雪到山脚的金沙江,就这样在你眼前。手机打竖放到放到最小,也只能拍到3/5。太壮观了。

到了山顶路就开始有点窄,特别是当你看到隔壁的高山悬崖,我居然有些脚软。特别是转弯的时候,会有意识往内靠。真的太高了。

28倒拐到头了,有奶奶在这里卖水果,买了几个橙子??,奶奶自己凿了一个观景台,直接让我去拍照了,还帮我拍照。

我在观景台拍的。两侧大山夹着奔腾的大江,你只能看到倾泄而下的岩石,一直往远处的雪山去。

山顶的白雪和脚下的村庄公路,尽在眼前。

再走没多久就来的第二个歇脚点。

一大坨的山体从上往下,离你越来越近。

找到江苏来自家的朋友帮我拍照,在第二个地方歇的时间很长,后面也有徒步的人赶上来了。后面来了一大帮子外国友人,其中跟了一位漂亮的四川小姐姐。后面又跟来了一支两人小队。

然后就有人给我拍照了哈哈哈哈。

两人小分队一位是来自爱尔兰的NIki,人很nice的英语老师,另一位是来自昌都的老师。

有人一起徒步也比单人闯关有趣很多。

然后大家一起拍照哦,拍的都是大片哈哈哈。很开心就对啦

玉龙山顶的雪。

与峡谷的合影。

我和Niki说,我们这样子一边走一边拍照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到。他说:看来我们是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了

其实还是过得很快的,没多久就到了中途客栈。能在路上遇到他们一起聊天一起拍照真的很开心。

晚上,姐姐问我外面有星星吗?我说没有,只有银河,图片是住店的广州老乡拍的。住的是宿舍12人间,可以洗澡也算赶紧。晚上大家还加上加拿大的小姐姐一起拼饭。说来好笑,在云南的大山深处,英语说的比汉语多。

中虎跳峡波涛汹涌大江东去

晚上是和????队伍一起住的,大家都很早起床,收拾好了继续出发。

这拖鞋收纳得很艺术。

大山是喜欢晚睡的,没那么早起床。

沿着山崖的峭壁走,会迎头遇见放骡子的山民。

天渐渐亮了。

走到一个买车票回丽江的车站,这里的车也能去香格里拉。进入中虎跳峡从这里开始往下走。

我们四人在下去峡谷谷底的路上一直在捡废瓶子,我还不小心把冲锋衣弄破了,被我妈回去臭骂一顿。

废瓶子真的是太多了,多少塑料袋都放不了,Niki全程在帮我们一起捡,让远到而来的朋友帮我们收拾垃圾真的是让人难以启齿,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

越来越近了。

起初也只是一条小河,看起来水量也并非特别大。极窄。

没多远,摇身一变,沉睡的狮子依然是狮子。抓着绳子往下走,走到离江面很近的地儿,那么近。

你感受感受。

危险照片为了拍照不要命,切勿模仿╮(╯_╰)╭

正正经经拍了一张游客照。

四人帮合影。一路互相拍照,很高兴认识大家。

虎跳峡

身后,依然是奔腾的江水。

从汹涌变得平缓。

到最终趋于平静,缓缓东逝。最终在几千公里外的地方,奔流如海。多神奇,多壮观!

远道而来的朋友也钟情中国山水,你瞧瞧咱们的大好河山。

沿着登天梯,越爬越高,越来越远。

冬天金沙江比较清澈,到夏季下雨时会变得混浊。从高处俯视,还有点蓝。

同行的东莞老乡,虽然有点体力不支,依然咬紧牙关走到了终点。

你看,就是从那个最远最远的小山坡,和江水一样,一路走来。临走前,Niki和老乡去香格里拉,和Niki来了个大大的拥抱。有时,缘分就是这么奇妙,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也能留下很美好的记忆。

车开了,开过峡谷,开过虎跳峡景区,开过无数好奇的目光,开过大山大河。

回到了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古城。不远处,依然是雪山。

回家

在丽江的高铁站,清晨,日出东方,看到了一点点日照金山。

再见啦!

路过大理,看了一眼苍山洱海,我走过的地方。

在昆明买了玫瑰酸奶带回去喝,好吧其实某宝是有的。

终章。

后记

春夏秋冬过后,成片的记忆早已被时光蹉跎成细细的粉末,好在手机里一年前的相册,才艰难的拼接起来;特别是当一些细节的重温就像是在考古时发现的宝藏。现在,这些宝藏被镌刻成文字,不再害怕时间的侵蚀,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现在回想起,还会记得在斗南花市厚着脸蹲在别人的店里拍照;西南大地的冬日,像极了春天的样子。在昆明第一次住的青旅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还记得整个寝室内都在讲英语,因为会住着世界各地的人,从此就喜欢上了青旅;云南省博是第一个我认真看的博物馆。当时我看到墙壁上有非常精美的复制雕刻,直接吸引我日后跑到石宝山看石雕;博物馆外有处草坪,闭馆后还能在那儿暖暖地晒太阳。夜晚,吃饱了绕着翠湖转。很慢。黑井是在大山里的,在西南大动脉里毫不起眼;年关将至,票是无座的,我在车厢连接处站着,有人在这吸烟,烟雾弥漫,很呛。有人招呼我过去坐,旁边的阿姨抱着小朋友,大包小包的,是过年的味道。车站是四级站,不比公交车站大,是那种民国电影里的样子,很古朴;出来居然是猪圈,还有成排的面包车等着载客。面包车驶过田野,头顶上轰隆的绿皮火车驶过麦田,穿过深深的巷子,就是永和客栈。黑井给我印象深刻的,肯定是便宜到不要钱的腌牛肉,我要了一大碗,本来以为被坑了心里想一百块钱也认了,结账的时候加上青菜也就60出头,真的便宜。晚上回去的时候住店的掌柜找我喝茶。我问他:“现在到处都在搞扶贫搞建设,你怎么看”?他的话我还记得,他说:“有一部分人确实是需要帮助,也有一部分人,也只是别人眼里的贫穷。八九十岁的老奶奶依旧下田劳作但身体比城市里搓麻将的硬朗,那是生命的坚韧”。他还说:“一切都是有原理的,人性、自然、社会等等,明白了世界运行的原理,就看懂了世界运行的规律。”先生爱读书写字,其中最爱读的是大学,我回去也有读。聊天聊到半夜,用一首诗形容吧,挺贴切的。“先生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后来去了石宝山看石窟,想起后来陆续去看了龙门和麦积山的两大石窟,石宝山却是最吸引的。相比龙门石窟巨大的体量、高耸的佛像,西南大山里的石窟更显得秀丽与精致,而且,和传统的一佛二弟子两护法两力士的传统龛式不同,特点更鲜明。我在上面展示的两龛,重现了往日的帝朝廷的历史原貌;而大多数石窟更多是展示宗教的佛像,石宝山的算是独特。之前我看到星球研究所发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丽江作为一座年的古城,却被贴上了艳遇的标签,城里酒吧林立、绿酒红灯。年风霜、年雨雪、年烟霾,中国有无数古城消失在历史之中,丽江古城却有幸保存下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首个。丽江成了一面镜子,反映中国旅游变迁的镜子。人们在丽江看到的不是年的古城,而是社会的浮华。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丽江,找回人们梦想中的精神家园。”丽江是,大理也是,文化复苏与觉醒的希冀,深扎在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心中。在挖色,面朝苍山洱海,我看到了一句话:“烈焰热浪过地之处,尚有草根留存,一派喧嚣屏蔽的背后,礼仪乃留存诸野!”在挖色的青旅,30块钱就能参加聚餐,一大桌子人在那儿吃,还吃到洱海鱼,什么味道的也不记得了,就是菜很多,主人还会请大家喝啤酒,其乐融融的,好像回到家一样。在白沙,玉龙雪山脚下,晚上我坐在客栈的火炉旁,把铁壶放在上边,水就会烧开;两只大狗趴在隔壁睡觉打呼噜。骑了一天的车身心疲惫,我把湿透的鞋放在隔壁的,一伙儿就干了。我翻起了一本备忘录,里面是曾经在这里住过的和在这里做打工换宿的人写的,说庭院的树是怎么种的、鱼塘是怎么挖的、大厅是怎么布置的,等等。还看到一句很正能量的话:“所谓的成长,是在潮流变换中握住自己的手,起与落都可以坦然接受,我们的生活不是别人的倒影,我们各有各的路要走,各有各的信念要坚守。”写到这里,已经过去一年了,后来又去了很多地方,发现世界很大,很奇妙;前几天,爷爷急性胃穿孔去世了。爷爷在世时,虽然说的话不多,但是很爱我们。我在学校,每逢过节总会回去看看,我出去玩的时候也会常发照片给他看,无论你走多远,身后总是有个家在那里。想起那时在黑井先生对我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这一年,我20岁。用日食记的一段话作结尾吧:“岁月带走了美好还有遗憾的旧时光,不舍昼夜,好在,还有记忆。”谢谢你看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亲爱的陌生人。/4/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tongzia.com/xtzyh/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