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系统郑芥散文十篇
白癜风假期不白过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81174.html编者按:年第12期《华文月刊》重点推出了税务系统知名女诗人郑芥的诗歌、散文等作品,这是对税务系统内部长期从事税收文学创作的作者的致敬,是对税收文学的支持和肯定,也是繁荣税收文学的有效实践方式。 郑芥散文十篇 文郑芥 01 记录生命脉动的符号 十三岁时,我第一次提笔写诗。一路走来,从不识愁滋味的小姑娘成为母亲,我的诗缘绵延至今,不曾消散。虽然今天的我还并非诗人,和真正的诗歌之间还隔着一湾深深的海峡。我更愿意将自己写下的文字称作“生命符号”,在岁月的流逝、境遇的变迁、思想的磨砺中,我庆幸的是自己记录这些符号的笔从未凝涩,很多时候,即使自己已经倦怠,而那支笔仿佛还在沉思,迫切地要去“叩问”和“找寻”——是的,诗是隐含着某种意义的生命符号,见证了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不同角色、不同心境的自己,并帮助自己记取过往,面对当下,关照内心,畅想未来———以一种敏感、持久、沉静之姿。 有人问,在诗歌已经过时,诗人甚至被大众遗忘的时代,如何能一直保持诗意?我想,这要看你写诗的初衷是什么,你内心的希求是什么。选择诗歌,就是选择了没有掌声的剧场,没有闪光灯的舞台;选择诗歌,就是选择了向内寻找,倾听心灵的声音。这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这只是一个人的事业。诗是最私人的体验,是生命的密码,常在孤冷中获得,在繁华处凋亡。我写诗或许源于三个机缘: 一是对时光匆促的感知。“沙漏站在雨后的屋顶”使我紧迫,“光阴超越了箭的速度”令我痛惜。在我心中,读诗、写诗的时光犹如心灵的罗马假日。我宁可像一个风雨无阻的追梦人,在浮华中不断要求自己“保持”。诗的字里行间见证着未虚度的光阴,写诗的点滴心情凭借“笔的羽翼”飞翔。我终于确信有一种方式可以守候和纪念。 二是对境遇变迁的感悟。经历本身就是诗篇。县、市、省、总局四级税务机关的工作经历以及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给了我不同的感悟和心得。沉静、超越、期待的心态,无论对写作还是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某种程度上,工作可以带给诗歌更丰富内涵,而诗歌也能给予工作更诗意的理想,两者相互滋养,相得益彰。每一次变迁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从表面上看粗朴无华,甚至会以困境示人,而从内心的激荡、矛盾的纠缠中,你终能发现这礼物温婉如玉的本质,而这一切除了亲身“经历”外别无捷径可循。每一首诗都代表一刻原汁原味的感悟,一段不同以往的岁月,一份千回百转的心情,这过程是如此丰富鲜活,无法预知。 三是来自感恩之心。感谢上天,赐予我特定的人群。感谢亲人像大海,一直用深沉无言的爱包容我;感谢朋友如春风,始终微笑着伸出双手迎接我;感谢师长似晓星,总是在每一个徘徊的十字路口指引我;感谢一切有缘的人,如烟花盛开在我飞过的夜空。在我的内心深处,这些人是诗的动力和灵感。 对我来说,诗意是唯美之意,诗情乃珍藏之情,诗心即感恩之心。好诗犹如倾城之雨,将天空和心灵一同涤荡。 02 与诗邂逅 庸常的日子如静止沉郁的一潭水会有渐渐干涸变质的危险,忙乱的日子如乌云低垂的一片天即将迎来暴风雨的警告,混沌的日子如彳亍夜行在曲折山路上早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幸好,在此之外,偶有几个瞬间,与诗邂逅,为日子注入一泓清流,留下一道彩虹,点亮一盏灯火。 第一次看到孩子的作文《诗》,真是吓了我一跳。那是12岁的少年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古人将情感赋于诗中,缔造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千古名句。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豪迈到‘绿杨阴里白沙堤’的飘盈柔美,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到‘身世漂浮雨打萍’的伶仃寥落,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欣喜开怀到‘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愁绪纠结,无不体现着古代诗人独特的情怀。”他接着写道:“诗像那历史长河中甘美的酒酿。越沉淀,越芬芳,越细品,越悠长。”掩卷沉思,良久无语。我开始重新打量这个正值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千金易得,诗心难求,想来我不必为孩子成长过虑,与诗邂逅,这一泓清流澄澈甘美,定会为他指引。 不定期的,总会收来远方本家大哥的短信,他的短信都是他即景原创的古体诗。那天我整理手机,发现一年来收到他的诗歌短信竟高达首之多,从春天的春雨到冬日的冬雪,从养宠物的开心到抱孙子的快乐,从睦邻相处到社会时弊……普通的日子都会激发他的诗情。虽然相隔遥远,但他的境况如此鲜活地扑面而来。他希望出过诗集的我能点评一下他的诗,其实,我哪里懂得古诗的部平水韵啊,我的所谓现代诗从来都是跟着感觉走的,而这感觉随着时光飞逝“欲辩已忘言”。这不,此时他又发来一首《花海》:“满目春花满目霞,一天香气动窗纱。登高望远乡间里,几户门前不种花?”而此时我所在的长安城里正是春花次第竞放又次第凋零的时节,心有所感,附会一句,“满目芳菲春有时,满怀诗情春无涯。”算是对这位大哥的致敬吧。似乎在寻常生活中谈论诗是一件矫情的事,保持诗情对于忙乱中的我更是何等奢侈!与诗邂逅,仿佛看到春雨过后的一道彩虹,日子因此而不同。 参加一次税收业务培训班,挤了满满一屋的学员,上最后一节课时大家都有点昏昏沉沉。讲师很有大家风范,这样开场白:“上我的课请随意,想睡觉也行,只要别打呼噜影响别人就好!”大家哄笑起来,立刻感觉精神多了。在互动环节,他说教学相长,希望大家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说得最多的是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讲师一直微笑、倾听、点头,最后他说:“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我们的工作,大家纠结会少一些。现在,或许我们更需要一些发散式思维。还有5分钟时间,来分享一首我最喜欢的诗吧,叫做《相信未来》。”于是,最后5分钟,那特有的方言版诗歌朗诵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就这样,在一个始料不及的场合邂逅诗歌。混沌时刻,因为有诗,如灯盏照亮前路。 庸常的日子,忙乱的日子,混沌的日子,幸好还有诗。珍惜与诗邂逅的每个瞬间吧,既然注定要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那么为何不更有诗意地栖息呢? 03 和爸爸一起歌唱 记忆中,爸爸是个非常爱唱的人,他对秦腔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我小时候,最怕他骑自行车带我回老家,一路上从《刘海砍柴》到《周仁回府》,从《三滴血》到《柜中缘》,唱得那叫酣畅淋漓,荡气回肠。可是对于幼小的我来说一点儿也感受不到秦腔的“苍凉之美”,只盼望回家的路短点,再短点,好让我早早脱离苦海。因为不仅耳朵要忍受那难听的吼声,眼睛还要忍受路人怪异的一瞥,真够丢人的。有一次他唱得太投入没看清路上的大水坑,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栽到泥巴里,他站起来哈哈大笑,我则哇哇大哭。 谁知道,自己长大了继承爸爸最多的竟然就是爱唱。上学了,迷上了港台流行歌曲,家离学校远,我从不觉得走路多累,走一路唱一路,搜肠刮肚,乐此不疲。上班了,在基层收税那几年,唱歌是我业余时间最好的消遣。忙了一天,晚上大家围坐在门房的炉火旁你唱一句我和一句,屋外大雪飘飞,屋内笑语欢歌,那种单纯和快乐的生活令我至今难忘。 弹指一挥间,我离开故乡已有十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听懂了秦腔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血缘、地缘是永远令人无法割舍的情缘。 一天,老爸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我他参加了老年合唱团。很快,他竟然还担当了副团长兼指挥的“职务”。他写了一首《老来乐》的诗:“老来无事乐从容,恬静淡泊度平生。闲庭信步渭水滨,早晚唱歌又练功……”他说,当年秦腔陪伴他度过新疆戈壁滩上的军旅生涯,他喜欢军歌嘹亮,也喜欢民歌委婉,最爱唱的还是写母亲的歌,每每唱《母亲》、《又见菜花黄》、《儿行千里母担忧》,总是泪流满面。 最近回家,爸爸说要送我一个礼物,原来是他收藏的一本厚厚的歌本,他一边给我介绍一边唱了起来,还让我每天一定抽时间教儿子唱里面的歌,寓教于乐不如寓教于歌。就这样,我俩边聊边唱。阳光暖暖地洒在爸爸已经发白的鬓角,和爸爸的歌声交融在一起,带给我内心无比的震撼和感动。父亲的歌声虽不专业,但最动听;父亲的音域虽不宽广,但最动情。父亲用歌声告诉我,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拥有,不要在庸碌中皱着眉头、紧锁歌喉,而是要敞开胸怀,放声高歌! 04 母亲的泪 在我心目中,母亲总是那么充满活力,笑语盈盈,似乎没有难倒她的事情。母亲的性格极为随和、乐观,富有感染力。如果说我人生的第一个偶像,那肯定是母亲。后来,我离开母亲的庇护,踏上自己的人生路,母亲的泪却伴随了我几次重要的人生转折。 第一次看到母亲的泪是我上班的第一天。那天,她陪着我坐长途车远离城市到偏远的县城,辗转找到那个小小的税务所,所长带着我们穿过堆满杂物、阴暗潮湿的楼道,打开一间宿舍的门,这是怎样一间宿舍啊,墙上墙皮斑驳,到处是漏水后的绿痕,屋角一张硬板单人床,一套破旧的桌椅,窗玻璃几乎没有完整的。见此,母亲却用轻快的语调说:“这下子你收集的明星挂历有市场了!”她利索地动手收拾起来,又是扫又是洗又是擦,又到玻璃店找人安窗玻璃,把明星挂历挂在斑驳的墙上,换上亮亮的灯泡,她说,天冷了房间亮堂心就暖和。最后挂上蓝色的窗帘,铺上厚厚的被褥,一切就绪后房间明显有了家的温馨,劳累一天的母亲终于舒了一口气。这时天已擦黑,她再次拜托所长和同事关照我,临走前安慰我说:“女子,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里条件是差一点儿,不过,锻炼人,自己一个人要保重。很快就到礼拜天,回家妈给你包饺子……”母亲没几步就回头挥一次手,隐隐地感觉到她眼中的泪花,或许是我看错了?记忆中母亲是不会哭的。若干年后,母亲说当时她真想带我回家,可是自己的路必须得自己走。我这才知道,女儿离家在母亲心里是一个结。 第二次看到母亲的泪是我出嫁的那一天。说好了不哭,要开心地迎接新生活。当身披婚纱的我就要离开老屋“成为别人的新娘”时,我刚刚鞠了一躬,母亲忽然站起身来离开,在大家莫名其妙之际她手里拿着一个红盒子回来,取出一枚金蝴蝶戒指,说:“这是你爷爷生前留给我的,今天你也要当媳妇了,妈妈把它传给你,一定要孝敬公婆。”说着就给我戴在手上,这时我看到母亲眼中的泪光。我忍不住哽咽起来——这才知道,女儿出嫁对母亲来说是一个坎儿。 第三次看到母亲的泪则是我剖腹产的那一天。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母亲焦虑的脸,她俯身问我:“小宝宝很平安,你呢?”我则张嘴说了句“妈,疼——”就控制不住抽泣起来。晚上看我一直睁着眼睛痛得睡不着觉,儿子在不停地哭闹,妈妈更着急了,她抱起儿子哄着、小声念叨着:“好孩子,别哭啦,求求你让你妈好好睡一会儿,乖乖的,要懂事啊……”听着听着我就朦朦胧胧睡着了,一觉醒来,就看到眼角泪痕未干的母亲正关切地端详着我——这才知道,女儿的痛在母亲心里是加倍的。 也许正是因为一直以来母亲都是那么干练、坚强,无所不能,撑起了我儿时可以想象和依赖的整片蓝天,所以每次看到母亲的泪,很是疼惜。 时光飞逝,母亲却忽然变成孩子似的,每天眼巴巴地等着我下班,那一头黑发染上了风霜,曾经矫健的步履开始蹒跚,时而丢三落四,总会唠唠叨叨,每每这时候,我就暗暗告诫自己:这是世界上最疼爱你的人,这是世界上最贴心的声音,母亲安在的岁月是世间儿女最幸福的岁月,作为女儿,你唯一要做的是,陪着母亲慢慢变老,让她放心、舒心,别让她再为你流泪。 05 子为吾师 谁说的,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和父母之间谁教谁还真是难说呢!反倒是当母亲越久我越唯心,认定儿子是为了教导我才投胎而来。子为吾师,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正贯穿我生子、养子、育子的各个阶段。 先说生子吧!在“生”之前,自以为搜遍书本网络的所有踌躇满志的准备终于可以有用武之地,谁知,真正成为主角平生第一次被推上手术台后,我才明白什么叫做白色恐怖。以前种种关于生孩子的疼痛传说全都弱爆了,什么麻醉药、止痛棒,显然对我毫不友好,唯有一个镜头让一直痛并清醒着的我感受到了意义,那是护士把哇哇大哭的小肉团冲洗干净后抱到我面前说:“恭喜啊是儿子!来,小乖乖亲亲妈妈,妈妈还在手术台上受苦呢!”奇怪的是,正在歇斯底里哭天抢地的小嘴刚刚挨到我的脸竟立时收声,面带一丝傻傻的笑意睡着了——这个过程快得不可思议,那紫红色的小脸如此精致和安详。一瞬间,疼痛彻底被强大的豪情和神圣感所击溃,这才知道,当一个女人被冠以“妈妈”的称谓后,什么才叫做“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养儿方知父母恩。别说我老生常谈,以前自己温吞慢热,反感煽情。自从有了儿子,不知道泪腺出了什么状况,泪点低得吓人,报纸、电视、电影、网络上那些亲情故事总会吸引我的视线,动不动就会被俗世奇人们感动得稀里哗啦。那次去重庆旅游,导游小姐口吐莲花,为我们一众游客细细讲解大足石刻,说到父母八重恩,我联想到孩子出生后,父母公婆尽全力帮我带孩子,默默无言地付出,听得我泪眼婆娑无法自持,恨不得长出千佛手把儿子从老家揪过来一同恭听。子为吾师,如果没有这个小小的“参照物”,怎能明白“父母才是子女的守护神”呢? 高尔基告诫我们: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这学问真是大了去了。有了孩子,家属院收废品的小伙子忽然头扬得像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有了孩子,博士会发现五车书算是白念了;有了孩子,我的结论却是爆炸性的:“女人成为母亲后多少增添了人格分裂的特质!”汉语中所能涉及的所有反义词都可以用到一位母亲教育孩子那百转千回的心路历程中去。对待孩子,可以极其温柔包容细致宽厚……有时又莫名狂躁愤怒烦恼纠结……最要命的是,常常处于自己都佩服自己坚强,以及自己都嫌弃自己无助的双重围剿中,当前,我正处于这个对峙的峰值——更年期遇上青春期之际,爱之深忧之切造成的河东狮吼鸡飞狗跳严重地影响了和谐家庭建设,每一天内心都面临着不断地反省和重构。我渐渐明白,家教其实是相互教育,家长眼中看的孩子,一定是家长自己修为的映像,如果家长固步自封,从无成长,如何奢望孩子会不断成熟、进步? 如果女人没有孩子,可喜——因为她尚且不知世上最痛心疾首的感觉!如果女人没有孩子,可叹——因为她未能体会世上最苦尽甘来的滋味!自从有了儿子,自己一不留神也华丽转身,常常忧国忧民,嫉恶如仇,为人处事的标准更加注重“传承性”,常常思考诸如世界和平、人类未来、宇宙趋势等大命题。在未来岁月中,还要继续拜子为师,以一个更加平等、尊重、开放、包容的心态前行在当好母亲这个伟大的征程上! 06 享受竞争 一次竞争开始了,其实早已开始;一次竞争结束了,其实远未结束。时点并不意味什么,过程才深具意义。我们不能回避竞争带来的压力、矛盾和迷惑,更不能消弭竞争激发的信心、力量和希冀。 享受竞争,就是敢于面对挑战。人生是由一个个事件组合的,挑战使人生鲜活而奇妙。每一次挑战,都会开启一个令人眼界更开阔、心智更成熟、谋事更周全、行事更坦然的新阶段。每一次应对挑战,都填补着人生拼图的一个新空白,带来一次新的可能。 享受竞争,就是勇于超越局限。既然谁都无法预知自己的潜能,又怎能断言自己的局限在哪里呢?难题,往往化解于坚强的信念、辛勤的努力、创新的思维和多一秒的坚持中。命运给出的考题,要用思想和行动来做答。 享受竞争,就是重于升华自我。能够看到机遇不难,能够抓住机遇不易,能够享受过程则需要更深的修行,竞争最终是与自己赛跑,全程都需要挑战自我的勇气,升华自我的大气。把每一次竞争都作为自己人生的演出,把每一首歌都唱得嘹亮。 07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 那年,当歌曲《成都》引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tongzia.com/xtzyh/5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写在的春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