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小年一过,年味渐浓,年渐近。 拓新路、茂园街、平山路,挂满了春联、红灯笼、吉祥物,商店里的扩音喇叭,清一色从大降价大甩卖换成恭喜发财。 大红伞下的水果摊,黑红透亮的车厘子,不再高不可攀,好多人早已实现车厘子自由。本地的大黄果、香橼、橘,隔着屏幕都让人流口水。 心情也被这红红火火的色彩、响亮亮的音乐点燃,跟着沸腾起来,整个商贸城都染成了红色。 从小年这天开始,人们陆陆续续开始备年货。贴春联、挂年画、贴门神,这些都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反映了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年味,是乡愁,是剪不断的国人情怀。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千万里,都挡不住我们回家的脚步。 外出的游子,大包小包,已加入春运的洪流,向着家的方向,滚滚而归。家里的老爸老妈、大儿小女,期盼的眼神,除了幸福的守望,还有一丝担忧,最终,还是在年前回到家,回到那个遥远的地之角、有些破败的家。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外出一年半载,带着大城市的气息,思潮,回来了。 乡下的亲戚说,以后就不出去了,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要陪他们长大,父母渐老,要照顾他们的起居。现在家门口的活计也不少,再说,这几年外出务工,也有了点积蓄,把自家荒芜的地种点果树,弄个小小的养殖场,也可以生活。说起未来,他们小两口眼里有光,满怀希望。 疫情的鬼鬼祟祟、神出鬼没,撕扯着学子及其父母的心。儿子的同学,远在高风险地区上学,遇到他的爸妈,聊起孩子,妈妈别过脸,爸爸赶紧安慰妈妈,“没关系啦,学校会领着学生过的,特殊时期,大局为重,下个假期放长假回来好好陪你”。 别过他们,我紧紧抓住儿子的手,“老妈,学校很安全的,再说国家也在积极研制特效药,会过去的”。他拍拍我的肩,拥着我往前走。 从记事起,我家过年就是这些老三样,几乎就没有变过。我开玩笑说,人家馆子里那些,我们学着做点,老爸说,“馆子里的就是油盐味精重而已,有什么好吃的”。那是那是,我再不敢出气,赶忙帮老爸打下手。 年三十桌子上的菜品,闭着眼睛我也能猜到,清蒸鸡、糖醋鱼、蚂蚁上树、萝卜煮排骨、青菜打沾水、干巴香肠花生拼盘,还有罐里腌的肉呀菜呀,林林总总一桌子。 饭桌上的食材,“分分钟新鲜、秒秒钟出炉”。门口的菜地、圈里的鸡、窝里的蛋、池里的鱼,看得见的新鲜和生态,都来自老爸勤劳的双手,我常常为老爸感到骄傲和自豪。 除了最爱的那口琼浆玉液和大白米饭,要用人民币换取之外,老爸一般不花什么钱。酒老板已经是多年的朋友,偶尔也来家和老爸小酌,两人常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 老爸的年味,就是贴门神、放鞭炮。门神一定要尉迟恭和秦叔宝,他认为这才是守得住门的神。春联要规规整整的楷书,红底黑字。饭前放鞭炮,听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开心得像个小孩,说“今年比去年的还响”。 每个人,都向往一年比一年好。 新衣服买好了,头发指甲做好了,老人、小孩的红包包好了,年货备齐了,心情也准备好了……年就到了。 熊熊童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tongzia.com/xtztp/9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多肉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