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脚步丈量胡同,感受北京乡愁》—郭笑辰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小时候就读过余光中的《乡愁》,想象着老师口中讲的历史,那悠悠的思绪漂在我懵懵懂懂的心里,没有身临其境,没有感同身受。直到现在长大成人的我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家乡的乡愁。

小时候我经常走在北京的老街胡同,与爷爷拿着大蒲扇一起遛弯,歇息的时候,坐在树根上嚼大饼晒太阳,心中美滋滋的做着长大的梦。爷爷喜欢捡些树叶子给我,和我在胡同里做着躲猫猫的游戏。从小我便生活在这个胡同里,一群朋友陪伴了我的青葱岁月。

长大后“我‘发现’了一座大城,尽管在这大城已待了二十年有余,可发现、洞察、理解它,与没有发现、洞察、理解完全是两个世界。那就是北京古老的胡同。对比现在的房子,那时只是狭窄的两居室,没有装修,干净而简朴,屋里的大部分空间被爷爷堆积了四处的书、一摞摞挤叠着国画宣纸与毛毡垫,这些东西很好地诠释了我小时候的生活。

后来胡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不是土路枯树枝,秋天遍地的黄树叶,而是美好的整齐建筑,平坦的板油马路,还有绿荫成行的街道。无论上班与同事们谈论什么有趣的话题,听什么动听的广播节目,我最爱的还是回到胡同里与那耐听的北京乡音同步而行。老街和老巷,让我感受到一种置身于古老文明中的亲和平实与宁静,怀念着北京城那些一去不返的旧时光。

就在我沉浸在环境变干净,绿化变得更多的时候,西城区居民的福利又来了。西城区园艺文化推广中心又推出了很多园艺手工课程有多肉植物组合盆栽、水仙雕刻艺术、衍纸艺术、插花艺术、微景观制作等。12月26日,随着广外莲花河城市休闲公园内的七彩驿站正式揭牌成立,为期一周的西城区园艺文化推广活动周拉开帷幕。听说西城区园艺文化推广活动周从12月26日开始至30日结束,持续一周时间,由西城区园艺推广中心联合西城区15个街道办事处、西城区部分中小学、委办局等单位举办,共75场园艺体验活动,涉及多肉植物组合盆栽、水仙雕刻艺术、衍纸艺术、插花艺术、微景观制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园艺活动,作为西城区的居民我也踊跃的报了名,这样的文化推广是前所未有的。

去了活动才和街坊邻居聊起,原来近年来,西城区都在充分利用辖区内原有公园、绿道等资源,为居民举办“百万鲜花进家庭、进社区、进街巷”、“生态阳台·都市菜园”等惠民项目,还建设了一个西城区园艺文化推广中心暨园艺驿站,就是为了建立居民家庭园艺的沟通桥梁。原来我了解甚少是因为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以后一定不会错过。园艺推广中心还提供家庭园艺的规划设计、养护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建立长期、互动的关系和模式,形成了一站式综合性服务体验中心。今年西城区在全区各街道加大驿站建设,不仅继续挖掘原有公园、绿道等资源,还强化了社会资源的参与。全区共建设19家园艺文化推广中心,并完成了全区每个街道都建设有至少1家驿站的目标,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园艺文化推广网络。

据驿站负责人还介绍,自各驿站成立以来,积极主动走进社区,服务每个社区人民,通过展示丰富的园艺产品,开展各种活动,来提供全面专业的园艺服务,引导我们居民开展家庭园艺,美化家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受到了狠多居民的一致好评。我爷爷也说没事就想来驿站走走,因为那里空气好,环境好,特别是花卉养的鲜艳多姿还时常更新,经常会组织驿站组织的活动,如插花培训、微景观、花卉盆组讲座、干花贴画等艺术活动,有的邻居还还赶上登记领卷心菜,真是长得又绿又茂盛。大家都表示驿站给他们这些爱花又不太会养花的人提供了学习培养绿色北京的平台。

为了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在就近的驿站就可以方便地参与种植的体验,掌握一定的栽培知识,每个驿站都立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而各具特色,比如我们社区就是通过组织居民参与丰富多彩的惠民活动,同时通过“绿色西城”







































贵阳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tongzia.com/xtzcd/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