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谢春晖

一副黑框眼镜,一件深色系短袖,一双潮牌运动鞋……认识四年多,问童子的品牌主理人沈泽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可走进杭州问童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下称“问童子”),变化却是肉眼可见的翻天覆地。

办公场地首先就变了,从钱塘区和达文创园二号楼四楼搬到了园区内最靠近马路的六号楼一楼。

走进问童子,像是置身于一个小型的潮玩展厅,简约现代的内部装修中,藏着这家玩偶公司独到的设计理念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面宽10多米、高近6米的巨大玩偶墙,上面陈列的都是问童子历年的玩偶作品,这些被沈泽称为是“公司的心血”。

12年前,23岁的沈泽创立“问童子”品牌,并靠着一款大卖多万只的“一鹿平安”车载玩偶,掘到了公司发展的第一桶金。

4年前,“问童子”转型,专注设计原创布艺玩偶。正当企业进入转型的深水区时,疫情突然来了……

“疫情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沈泽说。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推出“问企·钱江晚报记者大型蹲点系列报道”,多路记者走进社会百业,走进各类市场主体,走进沿海的小微企业、深山里的民宿、街头的个体工商户等,以蹲点亲历的形式,从微小切口,观察当下浙江如何稳住经济。

蹲点“问童子”的这一天,我亲历了一家玩偶公司的真实运转状态,感受到了转型之路的艰辛与收获,也理解了当下一只国潮玩偶存在的深层意义。

1】转型第四年,年销售额破千万

蹲点的一开始,就是跟着沈泽了解整个公司的基本情况。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做高端布艺玩偶的品牌,而非传统认知中的毛绒玩具企业。”沈泽给我科普了一个业内的常识:玩偶与毛绒玩具的区别。“玩偶指的是人形玩具,强调的是人形,也就是说要用拟人化的形式来设计和制作,而毛绒玩具则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毛绒做的小狗小猫等。”在沈泽的认知中,相比毛绒玩具,玩偶更具有情感和精神属性。

或许很多人对问童子这个品牌名不太熟悉,但说起他们设计的“奋斗兔”“奋斗熊”等玩偶,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它。“一些明星、运动员都喜欢我们的玩偶,去年国家女足队员王霜在冲击奥运会时,带着奋斗兔作为陪伴。”说起这些,沈泽会笑。他说,这种被市场和大众认可的感觉很棒。

今年是问童子转型到高端布艺玩偶领域的第四年,从公司整体业绩上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们现在的年销售额达到了千万级别。”

而从市场和品牌影响力上来说,问童子已经基本处于国内原创玩偶行业的头部位置。

网上,问童子一度被玩偶爱好者称为“国潮玩偶天花板”。“从玩偶的外包装,到玩偶的做工用料,都是在同价位水平上最好的。”沈泽说,要让顾客拿到玩偶的那一刻时就留下一个印象:“这是一个艺术品,是一个收藏品,而不是一个随意的玩具。”

问童子总部,有样偶的打版间,有上千种布料的仓库和专属的设计空间。“每一只玩偶的诞生,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件大事。”

虽说是品牌主理人,但沈泽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坐在大通间式办公区域的最里面,边上坐着的是问童子的设计师。“这样更方便,有想法有问题就能随时沟通。”

沈泽(右一)与同事们

近期,问童子正在设计一款新的玩偶。沈泽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设计师、品牌策划人员沟通和交流,不断地优化新玩偶的设计。

2】原材料运输受阻,工厂开不了工,快递发不出

在大多人眼里,玩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疫情之下,社交活动变少了,一些节日气氛也不再那么热烈,人们对于玩偶的需求势必会减少。

“人们的消费变得更理性了,这反而增加了我们的粉丝黏度,大家都是深思熟虑后才下单,对玩偶的认可度明显高了。”沈泽认为,从玩偶的需求侧来看,受疫情的影响不大。

堆满上千款测试布料的仓库

但疫情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今年上半年,整个问童子的业绩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我们刚刚对销售数据做完分析,主要还是因为疫情。”

几轮疫情,直接导致了疫情发生地区的订单锐减。“快递发不了货,很多订单直接就取消了。”

而比起订单的锐减,更让沈泽头疼的是:工厂产能出现了问题。

“三四月,我们的‘奋斗’系列,推出了一款新品‘奋斗猫’,新品预热做得很成功,预售订单不少,但真到了要生产发货的阶段,问题来了。”沈泽说,生产玩偶的工厂设在安徽,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工厂周边进行了交通管控。“员工能回厂上班,但从外地发过去的生产布料运不进去。没有原料就开不了工,新品发货只得延期。”

奋斗猫

一面跟下单客户解释,一面与工厂所在地沟通,对接各项事宜。好不容易熬到了原料进场,工厂恢复产能,第一批新品发回杭州仓库,可发出去的新品还是出现了小问题,需要召回。

这是问童子诞生四年第一次发出召回通知。

沈泽跟我说,以往新品生产时,公司总部会派出技术人员前往工厂,对前几批次产品进行把关。但因为疫情,这一次新品生产过程,技术人员没能前往工厂。

“新产品使用了新材料,工厂还没完全适应,导致部分产品出现了一些小瑕疵。这个瑕疵无关质量问题,仅是在外观上处理得不那么令人满意。”

当时,玩偶已经发出了近百个,价值几万元。

沈泽还是决定召回。

整个公司上下一致认为,不能让顾客收到一个不那么完美的产品。

这些其实是三年疫情下公司转型之路中坎坷瞬间的缩影。各种问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发生了就要及时解决。

“难,是难的。但挺过去了,就一定会遇到机遇。”沈泽把这句话总挂在嘴边。

疫情期间,问童子得到了政府层面的很多支持。“疫情最开始的时候有社保、税费这类的减免,今年钱塘区又给我们减免了十几万元房租,这些举措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沈泽说,这种被惦念的感觉很棒,也让他们在转型路上走得更踏实,更坚定。

3】内部会议头脑风暴,从日常生活一直聊到人类起源

蹲点期间,我参加了问童子一个很长的公司内部会议。“从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推出一款年度‘艺术偶’,只对外展览,不销售,是每一个阶段,我们的一些思考。”这次的内部会议,围绕的便是问童子的第三只年度‘艺术偶’。

“‘艺术偶’已经基本完成了设计创作,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为‘艺术偶’的发布做准备。”会议的重点是讨论如何向公众传递“艺术偶”的理念和思想。

会上,公司员工畅所欲言,发表着各自对于“艺术偶”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头脑风暴式的会议,激发着大家充满创意与热情的发言,让我看到了根植于问童子品牌的天马行空。

大家从疫情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聊到了时下的电影、文学作品,又探讨到了人类起源。“每个人对玩偶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尽可能地引起大家的思考。玩偶是能承载情感和输出价值的。”

沈泽向记者讲述“奋斗兔”带来的一些温暖点滴

年就上市销售的“奋斗兔”,至今销量一直火爆,尤其疫情发生以来,它成了无数年轻人的陪伴和精神慰藉。

有防疫防控一线工作者,把它放在办公室里,累的时候撸一撸“奋斗兔”的袖子,继续坚持。

有为身处封控区的朋友下单一只“奋斗兔”,当朋友解除隔离时,送上这个礼物,“奋斗兔”手臂上绣着的“逢凶化吉”成了最诙谐又最诚挚的祝福。

有的人在隔离期间,用家中的布料给玩偶DIY了小衣服,既消磨了时间,也与玩偶产生了情感。

沈泽说,这些小故事都是他从网上、从店铺的评论区里看到的。“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很在意这些。”

“我希望这些玩偶能成为每一个购买者的人生陪伴,能给予人能量。”

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奋斗”系列玩偶还将会是问童子的主打,更多丰富内涵和风格的玩偶已经在设计师们的设计草图或者打版间了。“每两到三个月会出品一款新的玩偶,每年都会推出一款‘艺术偶’。”

“问童子”负责人想对政府说的话:

12年的创业之路,得到了政府部门很多的关怀和支持。希望能有更多让大家看见“问童子”的机会,也希望得到更多鼓励和支持。未来,想把更多的浙江元素、浙江精神,融入到玩偶创作中。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tongzia.com/xtzcd/10087.html